好,请教你们唯物主义者了。所谓唯物主义,就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第一性。那么请问,“认为物质是世界的第一性”这句话本身它是物质还是意识呢?
这句话本身,当然是一种意识了,是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一种抽象概括。
好,那我再请问了,按照你们的观点,唯心主义是不是也是一种对于物质世界的抽象概念呢?
呃,当然也是了。
好,那既然咱们都是对于物质世界的概括,你们反对我们干嘛呢?或者我反过来问,你们又何必坚持”信仰“唯物主义呢?它既然是事实,是物质,你们为什么要用你们的信仰去强化他呢?如果意识真的都是对物质的反映,那说明唯物主义是一种物质运动的结果,唯心主义也是一种物质运动的结果嘛!大家都是客观存在的。就好像古人就会因为认识能力不够,所以才会封建迷信,那么对于那个时期的他们来说,封建迷信不也有其客观性和合理性吗?
可是,错误的观念之所以是错误的,就是因为它已经无法服务于当下的客观物质的需要了。所以必须要对此做出纠正啊!
你看,你这不就矛盾了吗?你们唯物主义怎么说的,物质决定意识,所以有什么样的物质实体,才会有什么样的意识观念。如果物质世界不变化,这个苹果它不变成梨,你也不可能会产生苹果要变成梨的意识嘛!但你们又要纠正错误的观念,你这不就是在承认,人们在观念世界当中的努力是可以反过来改造物质世界的吗?这到底谁才是第一性啊。
你看你这不就把物质跟意识分开看了!物质决定意识,下一句话不就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吗?
你看,这就是你们所谓的辩证法胡扯的地方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还怎么反作用于物质呢?啊物理规律已经决定了地球绕着太阳转,请问天体运动要怎么反作用于万有引力定律呢?
你这就把物质跟意识搞反了,你看在这个例子里啊,地球绕着太阳转,这个是物质,然后这个物质的运动,决定了我们对它的认识,也就是我们产生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观念,而后这个观念又帮助我们反作用于物质现实。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物理规律对吧?来搞什么流浪地球计划是吧?让地球没法绕着太阳转。你看这不是很清楚吗?
哎,等一下等一下,我有点被你绕晕了。你看啊你看,我捋一下,你说物理规律是意识,物理不是物质吗?我们上学学的那些公理啊定式啊,这不都是在对物质世界进行客观描述吗?它不都是客观规律吗?
对啊你说了呀,它们是对物质世界的描述对吧,是在描述它的规律,所以它们当然是人对于物质世界的一种意识嘛。
不是,你是不是在跟我玩文字游戏啊。你看啊,你说的应该是说这个物理规律,我们是用什么方式表述它。你是写成数学的表达式啊,还是画成受力分析图啊,或者你是管它叫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名字啊,还是叫这个苹果殴打牛顿大法都可以。这个是我们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啊,这种起名或者这种描述本身当然是一种意识,但是客观规律本身还是物质的,不是吗?所以你别管这个物理规律叫什么名字,是不是它决定了地球绕着太阳转?
意识不是起名字这么简单,意识是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那我请问了,我们是怎么认识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呢?这个是在研究天体运动当中得到的,那你说科学家为什么光研究天体来研究万有引力定律啊?他怎么不研究人打羽毛球的万有引力啊?难道你打球的时候,那个羽毛球没有万有引力吗?不是!也有。只是那个里面的变量太多了,又是人用力气了,又是拍子的弹力了,又是风的力量了,太复杂了。你光研究万有引力你研究不出来,所以你要怎么做,要先把无关变量都屏蔽了对不对?你只看两个物体在质量的影响下的运动,所以你说万有引力规律是一种物质,你这么说也行。但你得加前提,前提是什么?前提是当两个物体在真空中只因相互质量而产生运动时他们才会表现出如万有引力定律所描述的那种客观现实啊。那你说这种客观现象是一种什么物质呢?这种客观现象本身那不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嘛?所以我说地球绕着太阳转是物质,人们对于这种物质的研究活动得出的万有引力规律是人们的一种认识,这是很清楚的嘛!如果就像你说的,啊物质规律是一种物质,啊这个物质决定了地球绕着太阳转,那我就请问了,这个物质在哪呢?对吧咱们都说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基本粒子嘛!对吧那这个万有引力规律是哪个原子组成的呀?化学结构式是什么呀?你看这很明显说不通嘛!
所以按你的意思,科学是,唯心主义?
也不能这么说,科学在研究科学自己的问题的时候,这当然是唯物主义的立场,对吧因为他认为自然界是独立于意识的嘛!不是人大脑创造出来的东西嘛!但是科学的适用是有前提的,很多人会忘记啊,以为科学的价值观就是真理,就把这个前提给忽略了,当你用物理规律来研究自然界的时候,这当然是唯物主义的;但当你认为物理规律决定了自然界,所以也必然决定人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不是科学了,它叫科学主义了,或者叫物理主义了,对吧?当你用这种意识形态来研究人,解释历史解释社会的时候,那这就不自觉地当然就要滑向唯心主义了。所以说为什么那么多大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研究到最后就开始免不了要幻想这个上帝一定是存在的。不然怎么解释这个世界居然是可以被理解的呢?所以马克思称这样的思想叫做旧唯物主义,它们的确不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唯物主义。
好,所以你也认为这样的唯物主义会让人丧失主动性,它是错误的,对不对?
对!我们的唯物主义不是这种东西。
所以你也同意,人其实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自然的机器,也不是物理规律的奴隶,对不对?
对的,没错。
所以你们也是唯心主义嘛!唯心主义并不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你们总是把我们贬低成什么,啊眼睛一闭这个世界就不存在了……怎么可能呢?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我们一直是在说,世界的样子其实取决于我们如何在观念的世界里去认识它。哪有什么正经的哲学家会说,啊我眼前的这个苹果是我们特异功能自己空想出来的…不可能是这样的!我们的意思是同样是一团物质或者客观现实,你管它叫苹果,它在有的人眼里它是吃的水果,但在有的人眼里它是颜色,它是绘画的对象,在有的人眼里呢,它是交易的商品……所以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其实取决于人的观念,如果你从来就没有见过苹果,也没有意识过认识过苹果,你根本就不知道它是干嘛用的,那它在你眼里就只不过是杂乱的背景罢了。就好像现在屏幕前看我们的人,他们看到的是说,啊两个人在吵架,但实际上他们真正看到的,只是屏幕当中像素点在闪动而已。但是这个对他们的认识来讲没有意义。所以哪怕你们所谓的唯物主义,其实也不过就是看待世界的一种角度而已,归根到底它也不过是观念的一种,是一种唯心主义。
旧的唯物主义的确有很多问题,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们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当成了被动的机器。你这个说的一点都没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们唯心主义就对了啊,你又可以把苹果看成食物啊,又可以看成颜色啊,又可以看成商品,那请问了,你们这种种不同的观念,是被谁决定的呢?当然是人们现实的物质生活决定的!为什么会有苹果是食物的观念,而没有苹果树是食物的观念呢?因为我们需要食物才能维持生存,是吃苹果的物质活动让苹果被人们理解成了食物,同样的道理嘛,社会发展了,人们不必只为了食物奔波,就会产生审美的需求,所以才会有将苹果看作审美对象,对它进行绘画的活动。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社会现实产生的。
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本来就是在观念指导下的行为啊,如果不是这样的,那你倒给我解释解释,为什么过去人们把苹果当成食物,怎么到后面就会产生,原来苹果不仅可以当成食物,还可以来进行绘画当成审美对象啊?这还不是观念的运动导致的结果吗?是人在观念中发现了可以将苹果当成审美对象,才会产生对应的审美活动,进行审美创作。
你这么想是因为你们根本不理解什么是现实的活动本身,你以为画画只是一个人在房子里孤立地创作吗?不是的,这样的创作是不会成为社会现实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古代的部落里,有一个人在那里涂涂画画,有些时候画的东西大家其实都看不懂,因为是他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嘛,大家都会觉得他奇怪,无聊,浪费时间,但是有一天他突然画了一个苹果,因为全部落的人都见过苹果,都吃过苹果,他们甚至可能还会把苹果当成不仅仅是食物,还是神的礼物。而居然现在有一个人,能够绘声绘色地把这个苹果画出来,哎呦这太厉害了,那部落就会把他奉为,可能奉为神的使者啊,当成部落的祭司,这样,苹果作为审美对象的观念才会被这般地生产出来。甚至于这个人他只是画完了苹果,还不能理解他到底在做什么,只有他被部落认可之后,他才可能后知后觉得,原来把苹果画出来这么的重要,那可能苹果更高的使命就不是被吃掉了,而是被画出来了,这个才是神创造苹果的真意。对吧?所以我们见过的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都是这样的,你以为的观念不过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创作,一种产生的反应,比如说人们会说人的使命就是帮助基因繁衍,但其实是人们为了研究繁衍活动我们才认识到基因,有人说国家不过是想象的共同体,但实际上是人们先成为了共同体,然后才开始对它展开想象,再比如有人说,钱才是这个世界一切的真相,但实际上是人为了让交易被一种叙事所统一才创作出钱,钱才有了这样的力量,人们认为一切都是观念的流变,但实际上都是物质生活的变化才使得观念发生了转变。
按你的意思,物质不是我眼前的这些瓶瓶罐罐,物质是人的活动,人想画画也是物质活动,那这怎么会不是意识指导下的行为呢?照你这么讲,人如果不是意识到了苹果可以作为审美对象,居然会被它操控地开始画画,那人不还是社会的奴隶吗?
你这么讲是因为你根本不了解人的感性的现实性的活动本身,他们本来就是物质运动的一部分,你们唯心主义者总是片面地夸大人的认识能力,这就和旧唯物主义者片面地夸大了物质的决定能力是一样的。今天一个人饿了,他是因为饿了才产生吃饭的意识,还是因为有了吃饭的意识才产生饿的感觉呢?我告诉你,答案是两者同时产生的,因为人的进食活动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这就好比一个孩子从来没有吃食物的实践体验,那他饿的时候他其实不知道自己在饿,你明白吗?他只会知道难受,只会哭,这就好像有的人第一次经历这个低血糖的时候,其实是不知道自己要吃东西的,类似的体验特别多,就比如现代人抑郁,客观上看啊,你说他情绪不高,他得了抑郁症,他需要吃药,但是有的时候只有当他直接面临,或者也有可能是直接离开自己的焦虑源的时候,他才会意识到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抑郁痛苦,原来不是自己得了病,而是自己被这个社会给异化了。再比如我们刚刚讲绘画,有些艺术工作者总是不自觉的将自己的创作动力神圣化,仿佛是自己高明的,脱离俗尘的大脑创作了这么不落俗套的这个艺术产品,艺术是崇高的,是因为自己的思想是崇高的,我为世界点亮了眼睛,创作了心灵,但实际上艺术的产生是因为社会生产发生了分工而导致的,因为社会的分工导致了彼此之间有差异对吧,有的人打猎,有的人祭祀,有的人动手有的人动脑,他们彼此之间不能感同身受,甚至于也不觉得自己跟彼此是同一个社会共同体,这就好像一个家庭里面父母和孩子的生活烦恼各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怎么样用一场共同的狂欢或者仪式在其中重新凝结为一个整体,这个艺术在社会中也承担了这样的需要和功能,也因此艺术家们的创作他必然是要面向社会的,他不能是躲在房子里孤芳自赏的,他画出来是要给人看的,他们要在社会中创作共同性,而不是在小房间里自娱自乐,也因此艺术必然与社会的意识形态相关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有了不一样的主题和形式,所以我们一开始想象的那个画苹果的人,他可能就是感觉到了一种社会当中彼此差异的这种压力,他感觉到了我的生活跟我自己不相融合,为此他才有了创作的动力,而这种创作产生了更多人的共鸣,就被部落理解为了或者整合为了同一个话语空间,让人们产生了艺术和美的意识,而这种意识会反过来指导更多的人进行行为跟活动,这才叫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段: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